Monthly Archives: November 2012

日本暢銷65萬冊作者 傳授不生氣心法

常常感到煩躁不堪、瀕臨暴走邊緣嗎?一般人多少會被某些不如意的事物挑起生氣、憤怒的情緒,然而超過90%的人無法妥善收拾生氣後的殘局。其實,生氣是一種破壞性極強的負面情緒,不僅容易搞砸人際關係,更容易因此錯失大好機會,甚至導致諸事不順。日本暢銷書作者嶋津良智在他熱賣超過65萬冊的新書《不生氣的技術》中要教導大家如何「不生氣」,將怒氣轉化為正面的力量。 商周出版表示,《不生氣的技術》不但在日本熱賣,也獲亞馬遜讀者5顆星的盛讚,榮獲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成長類暢銷書。在台灣也獲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心靈勵志暢銷作家戴晨志、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系主任許文耀等人都熱情推薦,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李只好書。 嶋津良智表示,他年輕時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便怒氣沖沖,工作上採取「恐怖管理」,動輒對下屬怒言相向,工作氣氛十分緊張,但這樣的管理風格卻對業績毫無幫助,甚至陷入低潮。於是他開始自我檢討,覺悟到原來是價值觀出了問題,生氣並無法改變結果,因此他開始使用不生氣的管理風格。有趣的是,當他決定不生氣後,低潮人生便開始出現逆轉,甚至產生好的變化,事業版圖不斷擴張,40歲之前的他,已經是年營業額成長到52億日圓的上市上櫃公司負責人。 很多人生氣的第一時間會責怪讓自己生氣的人事物,認為是對方的言行舉止導致自己的不滿。但嶋津良智指出,眼前發生的事件本身並無意義,是我們以主觀賦予事件某種意義,左右情緒的並非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解釋」。他表示,情緒往往可以靠個人意志而有所 改變,因此只要試著調整自己對事件的解釋,跳脫「先入為主」的框架,多練習幾次,易怒的習慣會漸漸得到改善。 嶋津良智,「不要以為自己總是對的」,當自己意見與對方不同,不代表對方是錯的。堅持己見、互不讓步只會讓雙方撕破臉,淪為意氣之爭。 嶋津良智在新書中特別整理出「告別生氣、煩躁的25個習慣」以及「立即消除憤怒、煩躁的11帖特效藥」,傳授讀者從平日生活中練習心平氣和、紓解壓力的方法。他鼓勵大家,當你怒氣難消時,試著轉換念頭,感謝對方的言行成為你人生歷練中的負面教材,將此視為上天給你的考驗與磨練。如此一來,你將能更進一步改變心境,活出不生氣的人生。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被炒魷魚很「傷心」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失業不僅攸關個人經濟狀況,甚至健康也會受影響,尤其是年齡較長者。研究人員發現,失業與心臟病發的風險升高有關,每被炒魷魚或裁員一次,心臟病發風險都會增加,失業第一年的心臟病發風險「尤其升高」,此後就較不明顯。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杜克大學的杜普利(Matthew Dupre)研究團隊,分析1萬3000多名年齡介於51至75歲的美國人,從1992年至2010年間觀察不同失業時間長短與急性心肌梗塞風險的關係,發現多次失業對心臟病發作的危險性,與吸菸、高血壓等傳統風險因素一樣大。 次數愈多 心肌梗塞風險愈高 分析顯示,失業族群的急性心肌梗塞風險明顯較高,而與不曾失業者相比,曾失業1至4次甚至更多次者的風險逐次增加。杜普利指出:「急性心肌梗塞風險在失業的第一年最顯著,但失業狀況、累計失業次數,和累計失業時間,都與急性心肌梗塞風險提高有關。」 杜普利研究的受訪者,大多在研究開始時的年齡為50幾歲,研究開始前就有心臟病發作者被排除,參與者中有70%在工作後至少失業1次,或有一段時期失業;有10%在研究前和期間失業4次以上。研究期間,有1061人心臟病發作,至少失業1次者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比從未失業者高22%;失業4次者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比從未失業者高60%;男女面對的危險性相同。 杜普利說,這份刊登在「內科醫學文獻」(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報告,並未詢問參與者失業是被開除、裁員或轉換工作,或自己辭職,研究人員將這些情況都視為失業,但認為被開除和裁員可能是心臟病發作更大的危險因素。在這項研究中,退休則不算是失業。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愛情魔力有多大 科學揭開腦內變化

愛情,總是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愛情巨大的魔力最近經英國科學家以儀器掃描後證實:人在墜入情網後,腦內組織會發生部分變化,導致出現「失去理性」與「上癮」的現象發生。 英國倫敦大學教授薩米爾札基設計出一套實驗,讓受試者觀看兩種極端人物的照片,「愛人」與「仇人」,以檢視大腦活動現象,進而解釋愛情讓人「盲目」的現象。 結果顯示,當受試者觀看愛人照片時,大腦中負責判斷與推理的前額葉皮層活躍度降低。這意味著受試者對照片內的人像不再懷疑或持批評態度。反之,當看到仇人照片時,大腦前額葉皮層變得活躍。 換言之,當人看到愛戀的對象時,大腦內的某些區域仍處於活躍狀態,但另一個更廣闊的區域則會變得十分沉寂。不過,即使戀愛會降低人的判斷與推理能力,但研究結論指出,熱戀中的人不至於完全「盲目」,仍有能力做出重大決策,例如說完成一筆商業交易。 另外,這項研究還顯示,戀愛中的人,大腦中多巴胺分泌處於較高水準,而血清素分泌反而減少。多巴胺為神經傳導物質的一種,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傳遞興奮及開心的資訊;血清素則是人體的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當血清素降低至一定水平以下時,人體就會出現注意力集中困難、計劃與組織能力下降,並伴隨壓力與厭倦感。 除此之外,人體因戀愛發生而產生明顯變化的是腎上腺素,情緒會影響腎上腺素的分泌,例如人在緊張或興奮時腎上腺素的分泌量會增加。 總結,多巴胺、血清素、腎上腺素在熱戀的人身上所形成的影響有如「毒品」般,戀人盼望見到雙方的心情相當類似於癮君子對毒品的渴望。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英最快樂行業 園丁奪冠

外電報導,在英國,最滿意自己工作的是園丁,最不滿意的是金融業的員工。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雖然景氣寒冷,卻打擊不了英國花園內的園丁和鮮花,英國一項職涯快樂指數調查顯示,高達87%的英國園丁相當滿意自己的工作,80%的受訪者表示,這是因為這份工作的時間相當彈性,他們能自主安排行程和日常工作;另有82%的受訪者表示,園丁這份工作是利用一天的時間磨練、增進技術,這會讓他們感到很有成就感。 對自己工作感到滿意、快樂的第2名是理髮師、第3名是水電工,前三名平均的幸福指數高達65%,不過,調查也發現,對自己工作最不滿意的是金融業員工,只有44%的銀行行員認為做這份工作很幸福──這些銀行員一年薪水達8萬英鎊(相當於新台幣368萬6100元),對工作最不滿意的 倒數第2名是資訊科技人員,倒數第3名是從事人力資源相關產業。 事實上,對自己工作最不滿意的民眾從事的產業,多半年收入都超過6萬英鎊(相當於新台幣276萬4600元),調查指出,只有45%的銀行員工認為他們的工作相當有意義;48%的資訊科技人員和54%的人力資源產業人員感到快樂。 這項調查也顯示,英國民眾認為能夠管控自己時間、從工作中學習才會令人感到快樂,雖然金融業和資訊業待遇較高,但相對的缺乏自由、壓力也大,換言之,賺得錢愈多、自己的時間就愈少,等於要犧牲自己更多的個人時間。 而年收入在1萬5000英鎊(相當於新台幣69萬950元)的民眾,有75%的人認為工作和生活可取得平衡,一名威斯利莊園的經理派特奇(Matt Pottage)表示,「園藝無疑是最好的工作,其中一個優點就是能在戶外工作,呼吸新鮮的空氣以及變得精神百倍,無論是炎熱的夏天或乾冷的冬天,都太棒了!」 這次調查共訪問了2200名在不同職業領域工作的民眾,從而進行快樂度評比。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不必靠智力求生 人類愈來愈笨

人類的智力與行為需要大量基因理想運作,這需要龐大的演化壓力來維持。美國研究團隊宣稱,由於如今不必仰賴智力求生,削弱去除不利智力基因突變的天擇力量,人類智力將一代不如一代。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團隊提出的激進理論宣稱,人類正逐漸喪失智力與感情能力,因為讓人類擁有腦力的複雜基因網絡,特別容易受突變影響,這些突變不受現代社會選擇,因為人們不再需要靠智力求生。 不過,人類不必太擔心腦力衰退,因為到了它變成真正問題時,科技將會找出解決方法,讓物競天擇成為明日黃花。 研究報告主要執筆人克萊布崔(Gerald Crabtree)博士說:「我們的智力發展與數千個智力基因的最佳化,可能是出現在相對以非語言溝通並散居的人群身上,是在我們的祖先從非洲出現以前。」這篇論文發表於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期刊「遺傳學趨勢」(Trends in Genetics)。 在這種環境下,智力對生存來說很重要,可能有龐大的物競天擇壓力,對智力發展所需的基因起了作用,導致人類智力達到高峰。 不過,研究人員聲稱,智力此後就開始走下坡,因為從那時起,人類可能開始緩慢倒退。 農業發展帶來都市化,這可能削弱能去除導致智力障礙突變的物競天擇力量。 根據有害突變出現在人類基因組頻率的計算結果,以及智力需要2000到5000個基因的假設,克萊布崔估計,在3000年內,約120個世代內,人類全都會承受兩個以上有損智力或感情穩定的突變。 此外,神經科學最近的研究顯示,與大腦功能有關的基因,特別容易受突變影響。 克萊布崔主張,物競天擇壓力減輕加上有大量基因容易受影響,正侵蝕人類的智力與感情能力。 不過,這種衰退的速度很慢,克萊布崔相信,根據社會快速的發現與進展步調,未來科技必定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研究:人體在大事發生前約10秒有預感能力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1月11日報導,美國西北大學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人的身體對於馬上要發生的大事有預感能力。 科學家已經發現,人的生理活動會在未來事件發生前10秒左右產生明顯變化,比如心跳加快、瞳孔縮放及腦部活動變化等。在大多數試驗中,一些令人恐懼的畫面會隨機出現在參與者面前,參與者會在10秒前感應到下一個畫面即將出現。 為了驗證人體是否真有預測未來的能力,西北大學神經學家茱莉亞‧莫斯布里奇(Julia Mossbridge)與其同事分析了24項研究,並將其中存在偏見或錯誤的研究剔除。他們隨後發現預感效應的確存在,人的生理活動的確會在大事件發生前幾秒出現變化。發現顯示,人類身體潛意識中能感覺到有重大事件即將發生,即使人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大事。 莫斯布里奇說,「人體可以在沒有任何線索的情況下預測一些大事件,有證據顯示這種功能是真實的,但問題是它如何工作?」莫斯布里奇等人認為這預感效應是真實存在的,這種無理效應符合自然法則,並非是超能力。但其他科學家懷疑莫斯布里奇的研究,他們認為是研究中的某些偏見發揮了作用。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實驗證明:讚美確實讓人突飛猛進

「讚美讓人突飛猛進」是真的。運動訓練時如果有人在旁讚美的話,運動技能就能大幅精進。日本愛知縣岡崎市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理學研究所的定藤規弘(SADADOU, Norihio)教授,他所帶領的神經科學研究團隊最近以實驗證明此點,成果於11月 7日發表在美國線上科學雜誌《PLoS ONE》。這本雜誌是隸屬於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的PLOS系列期刊之一,專門發表涵蓋自然科學各領域的研究性論文,屬於SCI期刊。 根據日本共同通信社報導,研究團隊中,名古屋工業大學神經工學系副教授田中悟志(TANAKA, Satoshi)表示,「科學證明了讚美言語的功效,將可以應用在教育和復健的領域。」 這項研究確認,當有開心喜悅的事情發生時,扮演能夠使記憶深刻在腦內之重要角色的多巴胺(Dopamine)就會大量分泌。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求快或求對 大腦決定方式異

一項新研究發現,大腦在倉促做出決定時,使用的過程跟做明智決定時不同。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之前已經有研究辨識出大腦必須在快速與精確之間做出抉擇的得失,不過推斷出大腦在做慎重與快速決定時,使用的基本方法是相同。 但是,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新研究指出,大腦在做不同決定時,是使用不同方法。 設計並執行這項研究的海茲(Richard Heitz)教授說:「身為人類,這在我們經驗中是非常基本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事情。」 海茲說:「如果我們可以了解,在我們被迫快速反應時,我們的大腦是如何變化,在了解整體決策過程上,我們就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這項研究是以單個大腦細胞神經元的活動程度來觀察決策過程,這項研究是第一個質疑這個理論的調查報告。 研究團隊測量猴子單個神經元的活動力,研究人員要猴子從電腦螢幕上的一堆物體挑出目標,要猴子來回做出快速與精確的決定。 在其中一個實驗情況中,猴子得知只有在做出正確反應時,牠們才能獲得獎勵。 在另一個情況下,牠們得知只要決定的快,錯做決定也沒關係。 研究人員監測牠們前額葉皮質區的單一神經元訊號。 海茲說:「我們的測驗就像兩個不同遊戲節目。」 他說:「一個稱為快旋風(Fast Fury),跟(美國益智遊戲節目)『危險境地』(Jeopardy)很像。必須搶先按鈴回答問題。」 他說:「這跟第2個遊戲-稱為高風險攤牌(High Stakes Showdown)-非常不同,在任何時候按鈴,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不過答錯將受到嚴重懲罰。」 海茲說:「我們觀察到的第一件事是,題目還沒念完,快旋風玩家的神經元活動力就急速上升。」 「我們都有準備好的主觀經驗,這似乎反映在前額葉皮質區的神經元活動力上。」 相較之下,在高風險攤牌中,在玩家等著按鈴時,神經元活動力降到非常低的程度。 這種情況跟目前認為大腦是使用相同過程來做所有決定的理論非常不同。 這項研究今天發表於「神經元」(Neuron)期刊。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聞到烤麵包香味 讓人樂於助人

剛出爐的麵包讓人感到溫暖、令人食指大動,但法國的研究顯示,食物的香味還會使人更樂於助人!研究員比較麵包店與服飾店外的行人,發現麵包店外行人幫助陌生人的機率是77%,而服飾店外行人幫助他人的機率是52%,顯示食物的香味讓人心情轉好,進而產生助人行為。 烤麵包香味對一般人有正面影響,研究員指出,它會使人對陌生人更友善。研究員發現,當人們經過香味四溢的麵包店時,如果前方行人掉東西,他們比較可能會跑上前去告知他們東西掉了。學者說,某些氣味會使人們心情變好,進而產生較多的助人行為,或是對他人產生關心。 過去許多研究指出,讓人愉悅的氣味可以讓人感到高興,但心理學家想要知道這種心情是否會轉化為有形的行為,如對周遭陌生人行為更為友善。 法國南布利塔尼大學的學者找來8名自願男女,請他們到一間麵包店或服飾店外,走到一名購物者前,假裝在自己的包包裡找東西,然後在距離購物者幾公尺前故意掉下手套、手帕或是衛生紙等物品。研究員另外派2個人在約20公尺外觀察購物者的反應。 研究員重複此實驗400次後發現,自願者如果是在麵包店外掉東西,有77%的行會停下腳步,拾起掉落的東西交還給東西主人,但如果是在服飾店外掉落東西,只有52%的人會提供幫助。 研究員指出,另人愉快的氣味會讓人產生較友善的行為,「我們的結果顯示,大致來說,自發性的幫忙是在周邊氣味較佳時較容易出現。這個研究證實,食物香味與助人有關係。」 這個研究發表在《社會心理學期刊》。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